《蓝色的库库和屯》的诗艺 ——在《蓝色的库库和屯》研讨会上的发言
来源:市诗词学会 作者: 发布日期:2023-06-12 18:04:10
任贵,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教授,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
《蓝色的库库和屯》是诗人王发宾继《战士的心在燃烧》之后的第二部出版的诗作。谨向诗人致以真诚的祝贺,向主办研讨会的文联、作协致敬!《蓝色的库库和屯》是一部长篇叙事诗,凡12章,203题,近4000行左右。诗作叙写城市历史,塑造城市形象,讴歌城市精神。题材独特,主题充盈着诗人深切的人文观照和温暖的家国情怀,这样一部长篇叙事诗似乎在中国现当代长篇叙事诗中不曾有过。其思想意义,其艺术经验,是值得研究的。下面,我仅就这部篇叙事诗的艺术谈一点粗浅看法。一、精心设计的结构叙事文学,特别是小说,结构艺术 最能体现作者的艺术才能。长篇叙事诗的结构之难,堪比剧本。《蓝色的库库和屯》以呼和浩特的历史沿革为线索,从明朝和蒙古土默特部的隆庆议和、甫建库库和屯,直至当代;在这条线上联缀看闪闪发光的珠玑:人物与故事,生活、劳动与创造,经贸、文教与艺术,城街、遗存与民俗,政治、革命与建设。全局看,结构完整谨严,包括富有诗意和提示性的章目、诗题、题记、附记、注释,都是精心设计的,与诗章相得益彰,尤其有益于读者理解诗的内涵:局部看,精雕细刻,诗意浓郁,奇句迭出。所有完美的艺术品都是如此巨细必究的,必定是艺术家的匠心独运。二、用两副笔墨复活历史历史是死的,史料是死的。复活历史是艺术家的本领,如刘勰所言“思接千载,神与物游”。诗是主情的语言艺术,长于“言志”,难于叙事。从长篇叙事诗的艺术经验看,叙事和抒情的配置与融合始终是诗人们探索的课题。但也屡有诗评家因此否认其存在必要的议论。在《蓝色的库库和屯》里,有两副笔墨。一是刻画之笔。刻画是叙事文学之长,用诗句刻画具像难。王发宾以想想象为动力为支撑,诗作中多有刻画,如阿拉坦汗拟建库库和屯的心理动机的刻画(第一章之《问草原》《通南北》):库库和屯的宫阁楼城的刻画(第三章之《金银殿》等19题)。二是抒情之笔。叙事诗的抒情不能游离于人事,这是有别于抒情诗的抒情。王发宾在这部长篇叙事诗中,有附丽于人事的丰富多样的抒情。有颂歌式抒情:如对继承阿拉坦汗遗志、固边守疆的三娘子的讴歌(第七章之《辅佐阿拉坦汗》等7题);有对本土出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礼赞(第十一章之《草原雄鹰》);有对人民功臣的褒扬(第十一章之《绥远和平解放》);有对战士群体、知识分子群体的嘉许(第十一章之《老兵的情怀》《无悔的支边》)。有政论式抒情:如对封建官吏的抨击(第八章之《御史巷》《孤魂滩》)。有哲理式抒情:如对生态的思索(第九章之《互为依存》《万众育化》)。有怀古式抒情:如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喟叹(第十章之《公主府》)。还有涵盖这部诗作的乡愁式抒情——第一章之《我续敕勒歌》。三、讲究诗歌形式诗歌是最讲究形式的文体。诗歌的形式包括两方面,一是诗型,即訴诸视觉的诗行的排列,二是诉诸听觉的诗律。一百年前新诗冲破旧体后诗人们对诗歌形式不倦探索,产生了多种诗体:自由体、新格律体、半自由体(半格律体)、民歌体、辞赋体。但是,不论哪种诗体,都是有节奏的,只是诗型、诗律规则的宽严分寸有别罢了。《蓝色的库库和屯》是半自由体,散文句和诗句交错运用,节奏感很强;用韵也很自由,并不固守某一种韵式,时有抱韵和内韵;有时为了节奏,宁肯违章使用标点,为了诗型,破例回行。这部长诗除了两节外,都是4行一节,这是诗歌爱好者习见的长篇叙事诗格式。好诗不但意美而且型美、节奏美,《蓝色的库库和屯》中二百题诗,是可以独立成篇,赏析朗诵的。